|

樓主 |
發表於 2017-6-29 17:15:00
|
顯示全部樓層
逍遙
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17-7-26 19:33 編輯
榮辱、義利、義命、名實、真偽、正邪、破立、勇怯、賞罰、人禽、人機、人我、人天、知行、天地、情理、愛恨、欲情、文質、多寡、厚薄、輕重、長短、老幼、物我、內外、大小、廣微、是非、難易、進退、遠近、生死、生殺、鵬鳩、正反、冇有、理氣、道理、一殊、同異、闕備、方圓、分合、二一、生勊、變化、住壞、空有、清濁、識智、顯密、遍殊、執放、頓漸、事物、終始、本末、上下、升降、出入、曲直、滑澀、浮沉、深淺、虛實、表裡、少壯、安危、寒熱、水火、泰否、蹇解、損益、剝復、乾坤、吉凶、貴賤、感應、初上、九六、日月、坎離、德福、象意、剛柔、動靜、雌雄、美醜、喜惡、強羸、取捨、作息、寐寤、吐納、闔闢、往來、源流、順逆、龍虎、鉛汞、氣液、體用、炁氣、形神、識元、太少、墜永、光影、陰陽⋯⋯之辨。
《靈樞.病傳》:「明于陰陽,如惑之解,如醉之醒。」
《論語.子罕》:「吾有知乎哉?無知也。有鄙夫問於我,空空如也,我叩其兩端而竭焉。 」
《禮記.中庸》:「子曰:『舜其大知也與!舜好問而好察邇言,隱惡而揚善,執其兩端,用其中於民。其斯以為舜乎!』」
《莊子.天下.惠施歷物十意》:「至大無外,謂之大一;至小無內,謂之小一。」
《莊子.天下.惠施歷物十意》:「大同而與小同異,此之謂小同異;萬物畢同畢異,此之謂大同異。」
《莊子.天下.惠施歷物十意》:「泛愛萬物,天地一體也。」
《莊子.齊物論》:「復通為一。」
《莊子.齊物論》:「唯達者知通為一。」
《莊子.齊物論》:「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是亦一無窮,非亦一無窮也。故曰『莫若以明』。」
《莊子.知北游》:「通天下一氣耳。」
《老子》:「道生一。」
《老子》:「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」
《清微三品至道極伭參同妙典大乘度劫真經》:「生生剋剋,如環無端。」
《素問.上古天真論》:「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。」
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」
《禮記.中庸》:「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」
《禮記.中庸》:「義者宜也。」
《荀子.修身》:「治氣養心之術:血氣剛強,則柔之以調和;知慮漸深,則一之以易良;勇膽猛戾,則輔之以道順;齊給便利,則節之以動止;狹隘褊小,則廓之以廣大;卑濕、重遲、貪利,則抗之以高志;庸眾駑散,則劫之以師友;怠慢僄弃,則炤之以禍災;愚款端慤,則合之以禮樂,通之以思索。」
《繫辭傳》:「乾以易知,坤作簡能。」
《繫辭傳》:「易簡,而天下矣之理矣;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矣。」
《繫辭傳》:「不可為典要,為變所適。」
《乾鑿度》:「易者易也,變易也,不易也。」
《道德經》:「谷神不死。」
《道德經》:「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」
《莊子.應帝王》:「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」
《莊子.大宗師》:「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。」
《繫辭傳》:「一陰一陽之謂道。繼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」
|
|